9月22日,新华社发布了题为《新华全媒+丨宣扬暴力、灵异 变味的“剧本杀”引担忧》的文章,文章中提到:随着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少数一些商家开始在游戏内容、场景设置等环节宣扬暴力、灵异,以此为商业噱头吸引年轻人,引发公众担忧。
文章继续提到,记者对剧本杀场馆进行了实地调查,描述了诸如“在一家门店内,店主带记者来到几间实景房,里面分别装饰成农房、坟场等场景。“坟场”内开着血红的灯光,里面摆放着一些道具尸体。”等剧本杀店内的恐怖场景和图片。
接下来,文章对日益火爆的剧本杀门店数量进行了调查,并指出剧本杀线下门店的监管和管理漏洞:均未看到有张贴“未成年人不得入内”等提示性告示。
最后,文章用心理专家的话作为结尾,同时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正能量的“剧本杀”对参与者释放精神压力、丰富想象力、加强人际沟通具有积极意义,但如果内容过于恐怖刺激,参与者又没有一定辨别能力,例如未成年人沉迷其中,反而会造成参与者现实和剧情的角色混淆,产生心理问题。”
网友们对此议论纷纷
评论区依旧是嘘声居多。
并且认为大多数未成年人根本负担不起剧本杀的高昂费用,未成年人不是剧本杀的目标用户。
也有网友认为加强对于线下的剧本杀监管是有必要的。
新华社发文后有关部门是否会对剧本杀相关行业加强监管和进行禁止未成年人措施?